分類彙整: 聖經知識

十架七言

第一句:「父啊!赦免他們;因為他們所做的,他們不曉得。」(路23:34)
第二句:「我實在告訴你,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。」 (路23:43)
第三句: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,就對他母親說:「母親,看,你的兒子!」又對那門徒說:「看,你的母親!」(約19:27)
第四句:「我的神!我的神!為什麼離棄我?」(太27:46,可15:34)
第五句:「我渴了。」(約19:28)
第六句:「成了!」(約19:28)
第七句:「父啊,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。」(路23:46)

重建聖城 (尼希米記一至六章)

尼希米第一次回歸故里

▲ 重建之異象 (尼一至二章上)
* 在波斯王宮中
… 乍聽災情(尼一:1-4上)
… 禁食禱告(尼一:4下-11)
… 奉命回國(尼二1-9)

▲ 重建之準備 (尼二)
* 在耶路撒冷廢垣中(尼二)
… 察勘工程(尼二11-15)
… 勸民動工(尼二16-20)

城牆之重建(尼三至六章)
▲ 重建工程
* 工程開始:先修建各城門(尼三章)
* 工程進行:面對外憂內患(尼四至六上)
* 工程完成:共修52日(尼六章)

尼希米記 一章至二章:11節

基督徒的人生與神的旨意,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何等親密; 其間尤如一首船與它的方向舵,兩者有著不能分割的關係。

基督徒要摸透神的旨意,必須學會了:
– 認識他與神的關係
– 完全放下自己,呈獻給神
– 建立與神同行,承守神令

耶穌時的聖殿

耶穌時的聖殿(又名希律的聖殿)

在羅馬帝國統治下,分封王希律以宗教為籠絡人心的政治工具,用四十六年的時間,重建更為壯麗的聖殿,並且增加了外邦人院。希律事實上是以東血統,並不是猶太人;不過,他秉承羅馬的政策,也十分尊重猶太教,凡進入聖殿外院的外邦人,可以被治死。羅馬雄鷹的旗幟,飄揚在聖殿上的安東尼堡壘,也不許進入聖殿區域。這樣,猶太地雖然被異邦統治,卻保存了宗教上的面子。至於聖殿中的大祭司,卻是希律隨意任免的夾袋人物,並不是出於神所揀選膏立,常是經過賄買而掌權;聖殿庫中的財物,自然不免移為政治用途,當權的宗教人,斂財營利自然不在話下。他們爭權奪利,把聖殿轉包給各種商人,把萬民禱告的殿變成了吵鬧不停官商勾結的賊窩,要耶穌親自潔淨(可十一15-18)。但希律的聖殿仍然繼續存在到主後七十年,羅馬軍重新征服了背叛的猶太人,不僅削平“賊窩”,“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”(太廿四2),而且毀壞了那凶手之城,流血之邑,猶太子民再次被分散。

彼拉多

原名: 本丟•彼拉多,是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執政官(26年-36年)。在聖經中清楚記錄他曾多度審問耶穌,原本他認為耶穌犯清白無罪的,但卻在仇視耶穌的猶太宗教領袖施壓下,竟然判處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,可見他罪大惡極,把人命當作政治的工具。根據更準確的歷史資料,東方(東正教)及西方(天主教和基督教)對於彼拉多的批判各有不同的看法:西方的宗教界認為彼拉多是有罪的,這也正是聖經的立場;而東方傳統上(指中亞),認為彼拉多是可以脫罪的,因為他一再強調耶穌是無辜而不應該被釘十字架,但明顯這論點就很多矛盾。根據猶太歷史的考證,彼拉多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,他對猶太行省的居民十分殘酷,最後引起撒瑪利亞人的暴動及反抗羅馬政府。而他就因處理不當,而被免職召回羅馬,最後因為大量屠殺撒馬利亞人的罪名而被流放至高盧,並於今日的維也納自焚身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