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彙整: 屬靈小品

人生目的是由神開始

我們人生目的,往往就是關乎個人成就、內心平安,甚或我們的幸福快樂。包括了家庭、事業,甚或夢想與抱負。但若我們札想開啟人生真正的目的,就一定要從神開始探索。我們要知道每個人都因著祂的旨意,也為著成全祂的目的而出生的。

我們一般尋找人生目的都把起點從自己開始,我們總是圍繞著自我發問。例如:我們想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?又或是該如何運用我的一生?也會問甚麼是我的目標、我的抱負和夢想?可惜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,我們將永遠無法找出人生目的。聖經說:「凡活物的生命、和人類的氣息、都在他手中。」(伯十二10)

我們既不是自己的創造主,當然無從告訴自己存在的目的是甚麼呢!我們之所以存在,就是因為神的旨意。我們只有在神的恩典中才能找著自己的根源、身分、意義、目的、價值和歸宿。其他所有道路都是行不通的。聖經說:「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、〔生命或作靈魂下同〕必喪掉生命.凡為我喪掉生命的、必得著生命。」(太十六25)

感謝神!祂沒有讓我們摸黑前行,任由我們納悶和猜測。祂在聖經中,清楚顯示我們做人的目的,清楚教導我們為何生於世上、人生如何運作、要防避甚麼,以及對將來有何期待。聖經說:「我們講的、乃是從前所隱藏、神奧秘的智慧、就是神在萬世以前、預定使我們得榮耀的。」(林前二7)

神不僅是我們人生的起點,更是生命的根源。我們若要找出人生目的,就必須尋求神的話語(聖經),而不是屬世的臆測。你必須以永恆不變的真理作為人生的基礎,而不是追隨變幻莫測的演說、大眾心理學、成功祕訣的講座等等。聖經說:「我們也在他裡面得了基業、〔得或作成〕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作萬事的、照著他旨意所預定的。」(弗一16)願大家都步入明光之中,找到人生的目的。

主耶穌教我們「禱告」

首先禱告是我們與神交談,也可說是我們信徒每天必修的課程,我們可以在禱告中學習禱告,第二、禱告是要去到神的施恩寶座前,為要得着祂的憐恤和恩惠,好作我們隨時的幫助。第三、禱告又是每一個信徒得着生命的呼吸,顯明了我們生命的倚靠;第四、禱告是基督徒生活的試金石,暴露了我們生命的光景。屬靈生命才能健康的成長。

就是因着禱告是如此的重要,所以,主耶穌在「登山寶訓」裡特別地教導我們如何去禱告的。在馬太福音第6章,主說到三種的禱告:第一是法利賽人式公眾面前禱告(5-6節),因着他們的假冒為善,故意站在公共場合和路上禱告,引起別人注意。但耶穌教導我們,禱告的真正對象是神,不是一場表演。就要我們到「內室」去好好安靜禱告,這樣我們的禱告更真誠落實。不過,在外的公禱是有需要的,但我們為的是要大家同心一起禱告。所以我們若常常公禱,卻忽略了私人的禱告,就很容易陷入被試探的情況了。我們的禱告要清潔純一,單單為要討主的喜悅。第二是外邦人的「重複」禱告(7-8節),因為外邦人從前是拜偶像的,他們的禱告習慣了重複又重複的話,這樣他們的偶像才會聽到他們的需要;甚至會重複誦一些無意義的禱詞,就如作行法一樣,又或是為了積功德。耶穌說明基督徒的禱告並不是這個模式,因為我們的在天上的父,早在我們禱告祈求以先,早就清楚我們各人真正的需要了。因為祂是全知全智全能的真神,在祂的面前禱告,與其大作文章,不如禱告心誠意真。到最後耶穌教導我們如何真誠地禱告(9-13節),而『主禱文』成為一切真實禱告的根基與模範,當中有三個十分重要的要素:第一、真實的禱告是建立在我們與神的關係上,祂是我們在天上的父,確認我們是他兒子的身分,所以禱告就如跟自己最親的人說話。第二、主禱文內容是把神用第二人稱,用「祢」字代替了神,就如與我們天上的父面對面的交通,以「你的聖名、你的國度、你的旨意」為禱告中心內容。所以禱告是面對面地跟祂對話。第三、祈求是要開啟我們內心的需求,懇求包括「身和心食糧、願祂赦免我們的罪、免我們所受試探和脫離兇惡」,在祂保守下每天得到平安,要尋求、明白並遵行祂的心意。所以,我們的禱告是頃心吐意的。

我們要感謝祢,我們在天上的父神,讓我們成為蒙愛的兒女,有權利能將萬事帶到祢施恩寶座前,交託、祈求和感謝。願我們的禱告不是照我們個人的心意,願祢也照祢的旨意成就我們,「因為國度、權柄、榮耀全是你的,直到永遠,阿們。」

誰掌管人的生命

人之生命在誰掌管,我想弟兄姊妹一定清晰地回覆,說自己生命是在神的手中,因為神就是生命之主,祂所賜我們的生命是最可貴的。

在真理中說明,人的生命有肉身的生命和屬靈的生命同時在一個人裏面。肉身生命指就是血肉之軀,在歷史中是短暫的,就如聖經說,強壯亦不過八九十年。所以消極人都往往認為人生在世,壽命短少,愁苦郤多。保羅就把人的身體喻為一個帳棚,我們在世所過的只不過是帳棚的生涯,到了某個時限,就一定會被拆去。因此我們應當努力追求永遠的生命,人在世不要單注意吃甚麼?穿甚麼?住好房子或乘好汽車而放下了全心跟隨主的心,而應好好地作一個長久的打算。

這到底甚麼是長久的打算呢?聖經說得簡單清楚又易明,神就是要我們不可貪愛世界,因為愛世界,愛祂的心就沒有了,祂應許全地的人只要在有生之日,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,神的國度和永生和各樣為我特別預備的福分都會加給我們(太6:33)。我們中國先哲也有這話去勉勵人說:“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,知所先後則近道矣。”意思就是對於先後次序,必須清楚明白,千萬不可輕重倒置。要先抓着優先的、要緊的,總要這就是在神的大小事上盡力,因為祂的小事,也比我們認為的大事重要。

每個人的人生中,首要解決的應該是信仰問題或可說屬靈生命上的問題,解決信仰的問題,才可真正地解決生命的問題,一定要信心不疑惑,緊記着因信稱義的道理,在得救的事上要作明智之人。“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,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。”(箴9:10)“人有了神的兒子(耶穌)就有生命,沒有神的兒子(耶穌)就沒有生命”(約壹5:12),使徒約翰說:“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神兒子之名的人,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。”(約壹5:13)

讓我們帶着永恒的生命走每一步,得着那不壞的冠冕。

何等佳美的腳踪

每個人能否得救,在乎他是否相信真神,但若沒有人去引領人信主,又怎會有更多人去認識他呢?若你認定了可以向他人傳福音的話,千萬不要輕看。因為神一定不斷帶領你,就如當日的腓利聽從天使對他說:「起來向南走,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。(徒8:26)」就遇上正在讀着以賽亞書的太監。腓利看到了就問他說:「你所念的,你明白麼?」他就答:「沒有人指教我,怎能明白呢?」於是就請腓利上車,好把他看不明的聖經內容解釋給他。解經家認為那段經文的內容應是:「他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,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,他也是這樣不開口。他卑微的時侯,人不按公義審判他,誰能述說他的世代,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奪去。」因太監看不明白,就問腓利:「請問,先知說這話,是指著誰,是指著自己呢,是指著別人呢?」腓利就開口從經上起,對他傳講耶穌(徒8:32-35)。太監所讀的經文是以賽亞書五十三章七、八節,描寫主耶穌來作神的羔羊的情形,祂怎樣經歷審判,他卻不開口(太26:63;27:12、14)。

就是因神安排太監遇見了腓利,從他的口中得知聖經內容所指的羔羊就是救主耶穌,且要藉主的寶血(彼前1:19)才能得到受完全的洗禮和得救(可16:16),他又怎麼會要求說:「看哪!這裏有水,我受洗有甚麼妨礙呢?」於是他就領了得救的洗禮(徒2:38;22:16)。歡歡喜喜地回去(徒8:36-39。可見太監的得救,和腓利的傳道是不可分開的。

一樣是腳,但飛跑行惡的腳,是神所恨惡的(箴6:16、18);報佳音,傳平安,傳救恩的腳,在神看來是佳美的(賽52:7)。「因為凡求告主名的、就必得救。然而人未曾信他,怎能求他呢?未曾聽見他,怎能信他呢?沒有傳道的,怎能聽見呢?若沒有奉差遣,怎能傳道呢?如經上所記:「報福音傳喜信的人、他們的腳踪何等佳美!」(羅10:13-15)。

願我們每個弟兄姊妹都有這佳美的腳踪。

陪談工作

陪談的工作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使命,透過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與分享,使一個慕道者能認識耶穌基督信仰為目的。首先重要的是人際關係的脈絡,透過互動與溝通,從彼此陌生到開始熟識、使他們從懷疑到確信、從猶豫到決志就是整個陪談的最大目標,當然若能建立基要信仰的基礎便十分好了。在聖經中 神無論對先知、君王的互動記載,有勸勉、有警戒、也有呼召,這就是最好陪談工作的範疇,就如神對耶利米先知的呼召:「……我差遣你到那裡去,你都要去;我吩咐你說的什麼話,你都要說。你不要懼怕他們,因為我與你同在,要拯救你;這是耶和華說的。」(耶1:7-8)

佈道會中的陪談,有別於團契型或小組型的跟進,因為陪談是把重要放在生活的互動、信仰的輔導,在神眼中是屬靈性的「同意念,同交通」(腓2:1)、若在學習性方面,則是「一面聽,一面問」(路2:46)、在情感範疇中更是「一同樂,一同哭」(羅12:15)。所以陪談工作,就是一種信仰的初步接觸,與對象藉「同行、同住」的具體作法,如耶穌建立漁夫成為使徒一樣(約1:35-51)。

只要陪談員能在裝備後靠着聖靈與對象建立友好關係,或進一步分享一下你的信仰經驗,就已經對他生命下了種子。當然,有了培訓還要多加實習,每一次必定有新的突破,成為流通的管子,神所用的器皿,叫很多人因着你得救。但願大家都願意參加,再不斷作工成為陪談精英。